提着竹篮买菜是个情调
提着竹篮买菜是个情调
活着活着突然就悟出,时代是在各种时髦的演变中前进的。比如着装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,中华服饰由衣与裳转化成装与裤,每个朝代都有那个朝代的审美。特征即风情,特征固化在产生特征的时代。
我们讲传统是讲某一个事物发展的源与流,有些传统是回不去的。然而传统的行为可以在今天效仿,比如居家的菜事。
采买蔬菜、河海鱼鲜、时令瓜果,有人觉得是生活的琐碎,有人却觉得是生活的诗意。河北鸡蛋的大厨从来都是亲自入市选择食材的,犹如家写生,不亲自挑选,怎知哪一样食材可入珍馐?
入菜市须有装菜的家伙什儿。少小年纪跟着母亲去买菜,她用的是一个竹篮,细细的竹篾编成圆形的筐,一根竹提梁牢牢固定在筐上,今天想来,那个竹篮就是一个艺术品。
母亲买菜,一把水红的小萝卜、两棵芹菜、一斤小白菜,或者一小块豆腐,再买一块猪肉,这些菜够我们全家吃两顿。明天的菜,明天再做计较。
由此,我也记住了昔日的菜市场。所有的青菜都不打捆,散开堆放着,鲜鱼水菜,摊主身边总是备一把喷水壶,不时把清水喷到青菜上,那菜就挺括茂盛,没有人抱怨卖菜的使水压秤。卖菜的也大度,一单买卖做完,让你二两,那水分就全让出来了。
卖鱼的手里永远持着一根铁串子,像我们家捅炉子的通条,铁串子尖头上有一个孔,买家选好鱼,称量计价,卖家就会把铁串子穿进鱼头,然后拿出一截麻绳穿到尖上的孔里,一抽,麻绳就穿过鱼头,再一系,几条鱼交到买家手里,买家提着鱼招摇过市,就成了市上的一景。
直到上世纪年代,我们的水产店还沿用这种办法卖鱼,无论卖鱼还是买鱼都是个不能怕腥的活儿,凡是提着鱼的都奓煞着胳膊,既怕鱼腥蹭自己一身,又怕蹭别人一身。
买鱼如此,那么买虾怎么弄呢?卖家说,对不起,你得自己准备家伙什儿!那“家伙什儿”当然是个装虾的容器。母亲从来不让鲜虾进入她的竹篮,买虾时她会准备一个瓷坛,或者索性拿一口钢精锅,是有备而去的。原来生活中各项细节都是有准备的。
如果买熟食则多用荷叶包装,那荷叶是放到笼中蒸过的,既消毒又减弱了荷叶的脆度。熟食店的荷叶柔软如纸,用它包东西绝不会碎裂或者被扎破。
我家住的北城是莲荷之乡,百亩荷塘,莲叶接天,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包装材料。用荷叶包的烧鸡、熏肉乃至炸鱼、熏鱼、红烧鱼,除了原有佐料的浓香,又夹杂着荷的清香,把日子都熏染得醉人。
有外出的人在街头打尖,买两个油旋,再买一块酱肉,就着荷叶包吃,直吃得满街荷香,这是泉城的香味。
买糕点就不一样了,以前所有的糕点铺都不供应塑料袋。你要买点心?好,上秤称好,店家会铺下一张极大的方纸,再在大纸上铺一张小些的方纸,然后把点心一块一块精心码到纸上,包起来,包成个梯形的金字塔,再往“塔”顶覆一张印着店标的红签,用纸绳捆绑好,提着出店,人也抖擞了几分。那个年月不是家家都吃得上点心的,逢年节或婚庆大事,送一包点心是重礼。
人的习性是既前瞻又怀旧,前瞻时舍弃一切旧的东西,包括习惯、生活的做派;怀旧时又复古,把一切都做成旧时的模样。
其实我们讲传统不是讲复古,传统的本质是精神里的文化意识,形式只是它的外表。复古是形式在新时代的再现,徒具形式,里面有时也掺杂着旧的意识。
我们讲思想解放,就是摒弃旧的意识。发扬传统,有继承也必须有摒弃,包括生活里的文化继承和剔除。
就说糕点,假如时下的糕点铺恢复曾经的糕点包装,既环保又带着怀旧的情调,点心里就吃出了岁月的风情。当下,糕点铺不叫糕点铺了,叫“甜品店”,追求萌、潮、范儿,这是糕点文化的交流。
我的一位柳姓老邻居,老伴早逝,儿女在外,日子全靠自己打点。夏至的风俗是吃面,这位老伯一大早就上菜市场采买,然后动手制作凉面的菜品,黄瓜切成细丝,鸡蛋摊成薄饼再切丝,香椿是早春备下的,腌在瓷坛里,现在取出来切末,咸胡萝卜、蒜、香菜皆切末,麻酱用酱油、醋调成细汁,再加上酱肚、酱鸡之类相佐,把一张小木桌搬到院子里,一应佐料摆满一桌子。
傍晚时分,他开始下面,过水三匝,那夏至的凉面就上桌了。就着初夏的晚风,他邀请邻居入座,邻居们都知道老人生活艰难,只送上夏天的祝福。于是老人开吃,一碗面就吃饱了,没用十分钟,为了这一碗面他却忙活了一整天。
邻居暗自发笑,讥他什么,他们却没有懂老人,老人的是生活的情趣。情趣永远在过程中,是以形式的面目出现的。有人追求华丽的生活,有人偏爱素静的日子,是性格使然,也是文化使然。
如今生活已经十分现代化了,我们有时却觉得生活无味。于是有人怀旧,试从旧日时光中找到那种失去的感觉,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,问题在哪里呢?
就在这番寻找中,我又回到上世纪年代济南的街头,也许是因为那时我刚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,所有的小吃都深深印在记忆里。
我记得米粉挑子、冷面挑子、豆腐脑挑子、油旋挑子,这些挑子前边设一个柜子,碗、筷、勺都在柜子里,柜上是一方案板,经营什么,案板上就制作什么。后边是一个火炉,炉上架着锅,锅里热水沸腾,一套经营的家当就被一根扁担挑起来。
少小的我,每每走到这些挑子前,脚步就沉了。母亲知道我的心思,就买了给我吃。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米粉挑子,米粉是将小米磨细,用一个漏斗漏成粉条,直接漏进一锅沸水里,然后捞出用泉水冷却。这个吃食现在见不到了。
院里的柳老伯曾经是银行的会计师,每晚结账要忙到午夜,早过了三餐时辰,就走到深夜的街上寻一点牙祭。他看到卖馄饨的挑子,买一碗馄饨充饥,每天一趟,付钱、吃饭、抹嘴、走人,一句话不说。
卖馄饨的就记住了这位柳银行,总要留下一碗馄饨,任谁来买也不卖,那是留给柳银行的。
有一天,账务繁多,柳银行忙过了午夜,一看表,心想完了,今天的馄饨吃不成了!出门一看,卖馄饨的仍然站在昏黄的灯光下等他。
我把这些故事装在母亲的那个竹篮中,竹篮是新的,故事并不旧,那么,那个找不到的感觉是什么呢?是这些故事沉淀下来的文化。刻意地挑,没法把它挑出来,它附着在日子的深层,需要一番讲述。
相关文章
- 蛋清加它敷在脸上15分钟后黑头自动就出来了
- 13种鸡蛋的做法鸡蛋的做法大全
- 战斗民族俄罗斯再秀硬核神技耗费千斤鸡蛋烹饪全球炒鸡蛋
- 爱吃鸡蛋和不吃鸡蛋对身体有影响吗常吃鸡蛋或有这4点好处
- 荠菜赛灵丹情暖三月三
- 面向高端技术领袖企业和产品
- 达芬奇人类历史上的全才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
- 酱鸡蛋超开胃
- 鸡蛋托搭起录音棚从化融媒主播防疫录音工作两不误
- ┃鸡蛋价格早报2022年3月08日时间早报-(鸡蛋面糊饼)
- 一个鸡蛋引发的爆炸贵阳阿姨后怕难道这些年我们都生活在危险中
- 道快手凉菜做法3分钟上桌清爽开胃又解腻太适合夏天了
- 2块钱一块的豆腐这样做能下两碗大米饭你也能做
- 鸡蛋煮多长时间8大吃鸡蛋的误区2
- 乡巴佬鸡蛋里吃出舌尖上的安全谁来保障
- 西红柿炒蛋你所不知的9个秘密功效
- 虾皮的家常吃法技巧如何食用虾皮
- 徐州火了20年的小面馆每天店里坐满了食客就为了一碗鸡蛋炒面
- 鸡蛋也有保质期
- 鸡蛋壳不要再扔掉了解决了每家的难题实用